- A+
车企还有必要发布概念车么?
2025-06-16 13:21
概念车发布出来后拿来被友商抄袭么?现阶段发布的概念车的技术能量产么?概念车的市场反馈,主机厂听进去了么?
EC外汇快讯:
……
其实,
关于概念车的意义,4月份看完上海车展,我就出现了很多疑问。上海车展上展出的各种概念车,似乎已经出现偏离传统概念车发布意义的趋势。
但概念车又是个“皆可”的品类,以至于我思考1个多月后,还是只有些片段性的思考。不过再思考也不如先动起来,把捋出来的一些浅薄的想法分享出来,从“概念车还有必要发布么”这个角度入手,和大家探讨一下,说不定大家能展现更多思考的方向和角度。
01
不妨想一想,
概念车的定义是什么?
说到底,
在用百度AI、微博AI、元宝、豆包等程序搜索出多个不同的版本后,具备总结为以下核心信息点:
根据公开数据显示,
前瞻性设计、技术试验平台、市场导向特性(设计理念)。
EC外汇资讯:
大家来串联一下历史:
可能你也遇到过,
“历史上首款公认的概念车是1938年别克YJob,其流线型车身和隐藏式大灯开创了汽车设计新纪元。”——微博AI
2025年4月上海车展,声量最大的概念车——宝马Vision Neue Klasse,外形采用最新设计语言,内饰有全景视域桥,动力配备主动空气动力学风扇,还有“Heart of Joy”中央控制单元等。
尽管如此,
传统定义里的概念车,大家似乎具备用一个成语来定义:投石问路。用或将达成的技术,描绘出一种对将来用车情形,或者样貌的具象化物品,来了解受众对象的反馈,或者影响相关受众。
02
换个角度来看,
概念车存在的逻辑
总的来说,
寻着捋出来的定义,大家再来进行延展讨论。
EC外汇用户评价:
这里面,技术可能好理解一些。技术有雏形了,不代表其应用的产品有雏形了,但具备对其特性进行畅想。
从燃油车时代,可变气门正时、涡轮增压、全铝车身、线控转向/刹车,甚至是抬头显示等等,或多或少,都是技术在材料领域,其他产品上出现后,同步应用到汽车上面。最近一次大规模畅想,应该是48V轻混的运用,很多车企都投身其中。但考虑到纯电、混动,以及各区域排放标准的原因,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。
现在的新能源领域,风阻、能量回收、全车无线控制、冷/热处理技术,还有固态电池技术等等,都在全面推进中。像奔驰VISION EQXX概念车的IN-DRIVE制动系统,将传统制动系统内置在电驱单元中,都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合理畅想。
EC外汇专家观点:
受众对象和相关受众,这里面包含两方面的对象,消费者,以及汽车行业人员,甚至相关投资人。
必须指出的是,
在新奇感这点基础作用外,两类人群都有增强信心这个关键作用。一辆各方面具有实际意义的概念车,必将让受众对品牌的信心得到提振。对于依赖投资成长的新品牌,更能加强资本市场的继续投入计划。蔚来EP9其实在本质上就更像一辆给资本市场注入信心的概念车。
必须指出的是,
对于汽车从业人员而言,领头羊车企开辟出的新方向,也值得试探性的跟随。而且,现在大家在这里讨论概念车还有没必要发布的其中关键一点,就是有些车企的“皮尺部”太强大了,具备在概念车阶段就进行“皮尺工作”,这种影响无疑比较负面。
据报道,
大家结合描绘将来用车情形,或者样貌这个方面来说。举两个例子先:
大家常常忽略的是,
在2000年前后,由宝马、奔驰掀起的跨界SUV,即COUPE SUV车型的风气达到了顶点。之后,以宝马X6、X4的理念为蓝本,长安CS85 COUPE、传祺GS4 COUPE、吉利星越等自主品牌车型蜂拥而至。但自主品牌的COUPE SUV车型,基本都是销量惨淡的结局。
有分析指出,
现在,各家的大5/6/7座插混/增程SUV,前脸和线条设计似乎都在“理想化”,呈现了一条怀疑理想、羡慕理想、模仿理想的道 EC外汇平台 路。对比燃油车的中大型、大型SUV百花齐放,现在的新能源车设计显得太无趣了。
综上所述,
由点到面,还具备举出很多例子。大家的研发人员,对将来用车情形,或者样貌的想象,还是比价匮乏的。当然,这个锅也具备让决策层面的领导来背。
结合最近的热点跟大家再多说说对未来的想象这点。大家可能刷短视频的时候,有看到一些日本上个世纪80/90年代的机甲动漫,都进行太空机甲战了,还在狗斗。合理吗?在当时的技术想象中,似乎是合理的。但现在某些人群还在这样想象,不就被PL-15E给教育了么。PL-15E在技术本身之外,更是系统和体系的力量。
EC外汇消息:
回到汽车本身,大家生产、制造、采纳汽车的环境本身,将会诞生什么样的技术,将会有哪些需求的变化,使用者对汽车有哪些想象?大家的概念车应该结合这些来推导。这些方面,大家看不上的法系车,确实是有点东西的。
比如对于大家来说根本不算事的电子技术,能不能更大范围的应用?东方审美中的意境理念,能不能像雷克萨斯那样大胆的采纳?大家强大的基建能力所形成的用车环境,造成的用车需求跟传统用车需求有哪些区别?
需要注意的是,
说完概念车对受众的影响,那关键的受众对概念车的反馈呢?我觉得这方面,现在做得很糟糕。首先是传播方面,基本是车企自娱自乐,流量时代看的人多少凭缘分。再者反馈渠道,连参加发布会的媒体都很少有官方的问卷调查,就更不知道官方会不会去收集媒体稿件下面的
- 我的微信
-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
-
- 我的微信公众号
-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