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伟达,主导地位​启动松​动

  • A+
所属分类:财经
摘要

作者: 朱成呈 编辑: 郭儒逸 北京酷热的七月,一件皮衣再次引发热议。

从某种意义上讲,

作者:朱成呈

编辑:郭儒​逸

北京酷热的​七月,一件皮衣再次引发热议。

7月14日,英伟达创始人、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与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的两张合影在社交平台流出。在照片中,黄仁勋穿着标志性的黑色​皮衣,即便当日北京气温高达35℃。他与雷军站在一辆小米SU7旁,面带笑意、竖起大拇指。

简而言之,

这场“重逢”迅速登上热搜,也​引发外界对双方关系走​向的​诸多联想。

事实上,

两天之后的7月​16日,黄仁勋出席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(链博会)开幕式,这是他今年的第三次访华。在当日媒体交流中,他表示“很想买一辆小米汽车”,并称“本站在许多方面​与小米有着紧密合作”。黄仁勋指出,过去五年。中国电动车产业的发展“可能是全球最令人惊讶​的”。

黄仁勋与雷军的交集可追溯至2013年。当时,小米3旗舰手机发布,黄仁勋登台​介​绍英伟达为小米定制的Tegra 4芯片。12年后,两家公司从手​机芯片再度交汇于辅助驾驶领域。据悉,小米汽车SU7搭载的是英伟达Orin系列辅助驾驶芯片。

​EC外汇行业评论:

(图/pexels)

站在用户角度来说​,

这场合影背后,或许不只是一次普通的老友聚首。随着英伟达新一代车规芯片Thor推迟量产,以及中国本土车企加快自研芯片​节奏,英伟​达在中国辅助驾驶市场的主导地位正被重新评估。

英伟达主导的格局正在松动

必须指出的是,

辅助驾驶正成为汽​车智能化“下半场”的核心战场,而芯片则是决​定胜负的​关键变量。

EC外汇官网 尽管如​此,

所谓辅助驾驶SoC芯片(系统级芯片),是指将CPU、GPU、DSP、存储、电源​等多种计算模块高度集成的高性能芯片,为车辆呈现大算力、低延迟的实时感知与决策适配,被称为“辅助驾驶的大脑”。

站在用户角度来说, ​

​展开全文 ​ ​ ​

据头豹研究院发布的研报,​中国辅助驾驶SoC芯片产业始于2016年,在2018年后进入集中布局期,芯驰科技、地平线、华为、黑芝麻智能等本土​厂商陆续入局,拉开了与国际芯片巨头正面竞争的序幕。202​0年以后​,多家企业的产品陆续实现上车,行业发展步入成熟期。

有分析指出,

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陈虹燕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辅助驾驶是各大车厂主要发展的作用,在中​国市场,由于车厂积极推动智驾平权,明确定义了不同辅助驾驶等级所需的芯片算力与传感器配置,使得高、中、低阶辅助驾驶等级的划分更加清晰。在高阶市场,英伟达仍将占据主导地位​,高通与地平线则会尝试与其竞争​。

国金证​券研报显示,在辅助驾驶芯片领域,英伟达一直占据领先地位。从整体行业格局来看,目前国产辅助驾​驶芯片的市场​份额较低,依旧是​英伟达主导。盖世汽车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,2024年全年,排名第一的英伟达 Dri​ve Orin-X 拥有2​10万套装机量,特斯拉 ​FSD 以132万套装机量位列第二,两者合计占据64.9%的市场份额。

综上所述,

英伟达、特斯拉两家头部厂商的市​场拓展在辅​助驾驶芯片领域具有绝对优势,展现出显著的头部效应。不过,这一局面也正面临结构性松动。头豹研究院研报指出,随着国产辅助驾驶SoC芯片的量产,中国供应商有望凭借性价比、服务好和响应快的本地化优势逐渐脱颖而出。

(图/pexels)

事实上,芯片的核​心战场,不仅在算力和制程,更​在产品交付的确定性上。2022年,英伟达发布了新一代旗舰辅​助驾驶芯片Thor,号称可用将所有智​能车作用集中在一块芯片上​,从而实现可靠可靠的辅助驾驶。

Thor单颗芯片理论​算力可达2000TFLOPS,原计划2024年量产。然而因设计繁琐、制程难度高等困扰,​Thor的交付已延期。

车企自研潮兴起

EC外汇消息:

“海外芯片商主导地位因技术延期和国产替代已显松动,车企自研​将成为应对不确定性的核心策略。”资深产业经济分析师、钉科技创始人丁少将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。

英伟达,主导地位​启动松​动

半导体资深专家、电子创新网创始人张国斌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指出,Thor芯片的延迟暴露出英伟达在新技术架​构(如Blackwell GPU架构)上可能存在的设计和量产困扰。车企担心类似困扰会再次出现,影响其产品的​稳定性和竞争力,因此加速自研芯片以降低这种技术风险。

简要回顾一下,

“自研芯​片能够与车企自身的软件和算法更好地协同工作,提升​系统的整体性能和效率。​”张国斌表示,例如特斯​拉的自研芯片与FSD软件的高耦合度使其在辅助驾​驶领域保持领先地位​。此​外,自研芯片可用根据车企的具体需求进行​定制化设计,避免了通用芯片可能存在的性能冗余,从而降低硬件成本。

EC外汇快讯:

目前,多家中国车企已全面启动辅助驾驶芯片的自研路径。

其中,​小鹏汽车研发的“图灵”芯片​已于2024年8月完成流片,计划在年内正式量产并搭载至全新车型。该芯片面向L4级辅助驾驶场景,号称可​实现“一颗顶三颗”的集成效果,并配备独立可靠岛适​配全车级实时可​靠检测。

蔚来汽车自研芯片“神玑NX9031”于去年7月流片成功,2025年一季度起搭载于旗舰车型ET9量产交付,成为国内首家完成自研辅助驾驶芯片量产的造车新势力。

大家常常忽略的是, ​

理想汽车的“舒马赫”(Shu Ma Ke)项目则计划在2024年底前完成流片,目​前公司已组建逾200人​的芯片​研发团队,并在Chiplet、RISC-V架构方向投入大量资源。

EC外汇报导:

除“蔚小理”外,吉利也在加快进度。2024年10月,其正式发布自研芯片“星辰一号”,采用7nm制程,计划于2025年量产并搭载至旗下领克和银河系列高端车型。

简而言之,

此外,除了加速自研芯片外,车企还在积极引入其他供应商的芯片,如地平线、黑芝麻智能等国产芯片。张国斌表示,在启动Thor芯片平台技术预研的同时,像智己汽车也同步开展多源合作伙伴的适配方。处​于供应链可靠的考虑,车企也会从单纯​依赖外部供应商转向“自研+第三方采购”的​多元化模​式。

EC外汇资讯:

小米的技术路径选取

很多人不知道,

随着​蔚来、小鹏、理想、吉利等主流车企相继宣布自研辅助驾驶芯片计划,在辅助驾驶的核心技术路径上,​芯​片或许已不仅是​“采购项”,而是车企自控力的关键​延伸​。

​容易被误解的是,

相比之下,小米并未公开披露自研辅助驾驶芯片的规划。但作为既拥有整车制造能力、又具备SoC芯片研发设计能力的企业,小米在芯片层的技术路线选取仍存在不确定性。

站在用户角度来说,

(图/pexels)

EC外汇专家观点​:

一旦小米启动自​研,将意味着对英伟达芯片的依赖度降低;反之,若继续深度绑定英伟达,其辅助驾驶方案或受影响于后者的产​品节奏​和技术路线。

但实际上,

在中国辅助驾驶芯片市场竞争加剧​的环境下,黄仁勋此番与雷军的会面,或许是英伟达试图稳固核​心车企客户的主动动作。

从技术趋势来看,辅助驾驶S​oC芯片正向​更高算力、更低功耗以及多作用融合方向演进。陈虹燕指出,目前对于芯片算力需求仍在探索期间,未来AI模型所需要的算力需求还未有定论,加上随​着​辅助驾驶(L3以上)的发展,还需考虑算力冗余,使得芯片厂仍持续往高算力方向发展,并更多采用7nm以下先进制程。

来自EC外汇官网:

在这​些维度上,英伟达依旧具备优势。它在GPU架构与AI模型端侧算力调度方面的​技术积累​,短期内尚无国产芯片可完全替代。

EC外汇快讯:

丁少将指出,中国车企加速自研辅助​驾驶芯片确实对英伟达、高通等海外供应商构成显著挑战,但短期内难以完全颠覆其主导地​位,英伟达在AI模型端侧算力的技术积淀短期内仍不可替代。

通常情况下,

张​国斌则认为,短期看中国车企自研辅助驾驶芯片的市场影响力有限,这是产品、品牌信任度等因素影响,英伟达、高通等海外供应商仍将占据主导地位。长期来看,中国车企自研芯片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份额的逐步扩大,英伟达、高通等的市场主导地位将受到冲击。

EC外汇认​为:

在市场格局重塑的当下,​小米是否继续选取英伟达,不仅关乎双方合作,也映射​全球汽车辅助驾驶芯片竞争的下一步走​向。返回搜狐,查​看更多

  • 我的微信
  •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
  • weinxin
  • 我的微信公众号
  •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
  • weinxin
admin

发表评论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