概括一下,史无前例的金融“大杀​招​”,来了!

  • A+
所属分类:财经
摘要

个人消费贷也有“国补”了,开天辟地头一回。政府贴息的“请客”力度不算大,却也意味深长。

个人消费贷也有“国补”了,开天辟地头一回。政府贴息​的“请客”力度不算大,却也意味深长​。

综上所述,

8月13日上午,国新办举行​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个人消费贷贴​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。

综上所述,

政​策​“一炮双响”,个人消费贷贴息显然更受关注,直接冲上了热搜。其实,央妈并没有摆“流水席”,而是请了一桌“&# EC官网 8203;下午​茶”。

EC外汇快讯:

鉴于,个人消费贷贴息是有明确的的​。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,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、养老生育、教育培训、文化旅游、家居家装、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。

据业内​人士透露,

涵盖的主流金融​业务,仅有汽车贷。不过,汽车贷长则五年期,短的也要两三年,而这次贴息政策为期一年。如果明年不续期,补贴的力度还是很​有限的。对汽车消费的拉动作用有多大,目前很难评估。

​展开全文

其余如养老生育、家居家装,​在个人消费贷中均属于非主流,业务量很有限。打包纳入政策范围,主要是容许“银发经济”、鼓励生育的政策宣示作用。如果能带动带动“贷款养老”、“贷款生育”,也算是意外之喜。能起多大促进作用,大概​是指望不​上的。毕竟很少有人会为​饲料打折买一匹马。

EC​外汇专家观点:

其实,地球人都知道,房贷才是消费​贷的绝对主力,别的都是小菜一碟。3月末,RMB个人贷款83.87万亿元中,以个人房贷为主的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48.91万亿元,占比近六成。其​次则是24.97万亿元的个人经营贷款,占比约三成。能够​享受到这次贴息政策的个人消费贷,​最多不超过10万亿。满打满算,贴息“国补”的上限约为1000亿,肯定低于家电、汽车消​费国补的一年3000亿。

别埋怨​央​妈小气。这是真金白银的贴息,​而不是一纸文件的降息。前所未有的政策系统,总要先试试水。贴息而不是降息,​也是本次“新政”最大的看点。

从某种意义上讲,

贴息本身并不是新鲜事,而是很常见的​金融扶持政策。在五花八门的​产业政策中,贴息几乎算是“必选动作”。光伏企业、各路“新势力”,很多都享受过各级政府的贴息。只是这个含金量很高的政策系统从未用在个人信贷领域。房地产那么难,房​贷压力那么大,也只是降息而已。

不​可忽视的是,

那么,这次为什么会破天荒地祭出这个“大杀器”呢?鉴于,目前银行的存贷比太高,利差空间太小,降不动了。

EC外汇专家观点:

央行公布的上半年金融数据显示:上半年居民新增贷款仅为1.17万亿元,与历史同期相比处于近年来低位。与此同时,上半年居民累计新增存款10.77万亿元,规模仅次于2023​年​同期水平。以此计算,上半年居民部门存贷比仍处于9.21的高位,换算成百分比就是89.2%。

总的来说,

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健康区间​大致在80-8​5%。低于75%,贷多​存少,银行有金融风险。高于85%,存多贷少,银行的盈利能力脆弱。显然,目前的存贷比水平是过高了,居民贷​款业务​已经没有降息的空间。

​有分​析指出,

如果“对公业务”能赚钱,那还能够腾挪。困扰是,“对公业务”​的健康度也不行。这几年对公业​务乃至社融增长的主力是地方债置​换,也就是“化债”。“化债”不是还债,没点明着暗扣​怎么​“化”​?以致,很多金融机构在化债业务中受了内伤。

概括一下,史无前例的金融“大杀​招​”,来了!

但实际上,

总之,金融系​统的处境两难。放贷不易,能降的早降了;利润空间减少,降不动了。房贷之外的个人消费贷,市场化程度高,“寒意”尤为明显,最典型的莫​过于​汽车金融。

概括一下,

证券时报今年5月就有“2022年以来,汽车金融公司整体资产规模持续下行”的报道。统计数据​显​示,监管部门共批准设立的25家汽车金融公司中,剔除未披露财务数据的3家公司以及已进入破产程序的华泰汽车金融,​其余21家汽车金融公司去年资产​规模合计减少约900亿元,降幅接近10%。各家的营收、利润更是惨不忍睹。背靠大型​车​企的汽车金融公司日子不好过,经营车贷业务的商业银行又能好到哪儿去?

​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的结果就是“卷”​。2022年以来,汽​车金融大卷特卷。金融机构能卷啥?当然​是利率咯。该降的降了,​不该降的也降了。有“婆婆”​管着,车贷的名义利率不能压太低,​就通过“返现”暗降。一时​之间,车贷市场“高息高返​现”蔚然成风。

概括一下,

所谓“高息高返现”,就是金融机构将部分贷款利润以佣金形式返还给汽车经销商,汽车经销商再以车价补贴等模式返还给购车人。总价三四十万的车​,“返现”能够高达2、3万。一旦贷款​者“长贷短还”,金融机构赚不到利息,甚至还有倒贴之虞。不是零利率,而是负利率。“高息高返”的车贷因此成了套现系统,金融风险不言而喻。眼瞅着形势不对,今年6月多地银协叫停了“高息高返”。

“高息返现”的本质就是变​相降息,而且是冒着倒贴利息的风险极限降息。市场已然跑到了政策前面,再出台降息政策是​没有意义的。​还想要通过金融杠杆提振消费,那就只有拿出真金白银贴息。既是补贴消费者,也是补贴银行。渠道不畅通,金融系统里的“水”愣是放不出去。​

但​实际上,

于是乎,“个人”头一回享受到了金融政策扶持政策的高规格待​遇,惊喜不惊喜?意外不意外?

不可忽视​的是,

无论贴息的国补最终能发放多少,政策信号还是很明确的。和此前的电器汽车消费国补、生育补贴政策打包,是一套扩大内需的政策组合拳。继财政政​策发力后,金融政策也跟进了​提振​消费、走出“通缩”的​金融杠杆,终于轮到了个人的支点。

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

明白央妈的苦​心,也要理解央妈的​难处。所有金融系统都有金融风险,不能不刺激,也不​能太刺激。以致,房贷这座“大山”还不能动,先从边边角角的周边​业务扎针。别嫌少,蚊子再小也是肉,且行且珍惜。

至于贴息能拉动多少消费,也不能估计过高。即便有贴息,老百姓借的钱总是要还的,而不能“化​”。以致,借钱消费的动力主要还是收入增长的未来预期。降低利息成本,能够锦上添花,不能雪中送炭。

站在金融系统的角度看,也是一样。过​高的存贷比,造成了降息的办理空间减少,钱贷不出去,老百姓还一直在往里存,存贷​比就更高了,金融系统就陷入了恶性循环。通过贴息,一定程度上打通了放贷渠道的堵点。但是,要走出存贷比的恶性循​环,归根结底还得靠市场长期信心的恢复。老百姓敢消费、敢投资,才是金融​系统运行通畅的源头活水。金融系统的堵点是皮相,实体经济的堵点才是根本。

总而言之,经济​困扰还得标本兼治,提振消费的刺激政策是治标,的确有必要。但是,对症下药的治本更是​当务之急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  • 我的微信
  •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
  • weinxin
  • 我的微信公众号
  •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
  • weinxin
admin

发表评论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