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A+
EC外汇财经新闻:
文 | 螺旋实验室,作者 | 追命,编辑 | 坚果
EC外汇专家观点:
文 | 螺旋实验室,作者 | 追命,编辑 | 坚果
近日,互联网老粉那些死去的记忆又实行发起攻击。短短半个月内,互联网领域就先后爆出了两起并购案——迅雷以5亿吞下虎扑,腾讯音乐29亿美元收购喜马拉雅。
虎扑和喜马拉雅虽然是不同细分领域的独角兽企业,但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,就是都有着古典互联网的“味儿”。可惜的是,这两家成立超十年,拥有亿级使用者的垂类王者,最终却都以低于巅峰时期一大截的市值卖身求生。
可能你也遇到过,
不过,也有网友表示,相较于天涯论坛在2023年彻底关闭的命运,虎扑和喜马拉雅能够“卖身续命”已经是最好的结局。
更早之前,猫扑、天涯论坛、人人网等资料社区早已先后关闭,留下来的豆瓣、虎扑,要么躺平任由使用者流失,要么积极转型求变。古典互联网的退潮已成定局,属于一代人的互联网记忆,又还能保留多少呢?
换个角度来看,
一代人的记忆
容易被误解的是,
2012年,余建军创建喜马拉雅时,或许想象过另一种结局。2021年,喜马拉雅在第一次寻求上市时其估值一度高达约50亿美元。
根据多家媒体报道,2021 年腾讯曾接触过喜马拉雅,当时的开价远高于现在,且谈判已到了最后一轮,但最终收购还是没能达成。不过兜兜转转后,喜马拉雅还是“卖身”于腾讯,只是其估值已不复当年。
EC外汇专家观点:
而虎扑的命运则更加曲折。2019年,字节跳动以12.6亿元购得虎扑30%股份,按此估算,彼时虎扑的估值约为77亿元。
不妨想一想,
但6年之后,虎扑却以5亿元的价格被迅雷所收购,创始人程杭那句“从男性口袋里掏钱很难”竟成谶语。不过从使用者规模来看,虎扑的交易作价似乎也不冤。2017年时,虎扑称其月活使用者规模达到了5500万,但根据易观数据的统计,其2020年的月活规模仅有500多万。
从使用者规模到市场估值,喜马拉雅和虎扑之于是“殊途同归”,是古典互联网退出市场的缩影。
值得注意的是,
2024年的最后一个月,人人网宣布停止服务,官方回应称“请耐心等待大家新车上路”,但还会不会再有“新车”,或许人人网和网友们早已心照不宣。
事实上,
2023年,天涯论坛的关闭更让人感到唏嘘。据多家媒体报道,天涯论坛突然“断网”的原因是电信欠费。此后,天涯论坛也曾尝试直播筹款自救,但最终只筹得了约20万元,离补上资金缺口还有很远的距离,天涯论坛只能无奈关闭。
但回不去的,又何止一两个网站。网易社区、新浪社区、猫扑、百度贴吧、铁血、豆瓣……那些曾经充满回忆的社交网站,如今要么已经消失在历史深处,要么早已不再是回忆中的模样,谁也挡不住时代的洪流。
反过来看,
不过,这些平台并非没有挣扎自救,像天涯论坛这样的“直播众筹”是少数,但大部分平台都曾尝试上市筹资、转型发展,甚至是孵化新平台,但成功者寥寥。
以虎扑为例,其曾在2016年和2019年两度向IPO发起冲击,均以失败告终,理由包括应收账款余额较高、业绩波动较大等。
更重要的是,
数据显示,在2013-2015年间,虎扑的净利润波动较大,分别是1518.02万元、750.37万元、3157.61万元,这也意味着其抗风险能力差,不能上市,似乎也是意料之内。
更重要的是,
两次IPO失败后,虎扑也接受了命运的安排。虎扑现任CEO殷学斌曾对媒体透露,虎扑在2021年后一直是盈利的,且收入、流量都在持续增长。
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
但相较于虎扑不上市也能“躺平”的命运,喜马拉雅的形势则严峻得多,其曾四次冲击IPO但均以失败告终,关键在于平台以往“烧钱换规模”的故事已越来越难被资本市场所接受。
在2021年喜马拉雅的巅峰期,其营销费用几乎占了收入的一半,舍得烧钱的喜马拉雅也确实“烧”来了市场,但在2021年后,其使用者规模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。
通常情况下,
2018-2022 年,喜马拉雅的累计亏损高达 31.66 亿元,一直到2023年,其才终于爬出亏损的泥潭。因此,在其账面数据还足够“好看”之际指定“卖身”,于喜马拉雅而言未必不是争取到更高估值的筹码。
古典互联网“诸神黄昏”
EC外汇资讯:
当互联网的集体记忆成为了数字遗产,古典互联网的黄昏,终于在一代人的叹息中降临。但这并非是缘于平台们“不够努力”,而是现代互联网确实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革。
可能你也遇到过,
首先,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资料传播的路径和受众接收信息的习惯。微博、微信、知乎等社交媒体平台的崛起,抢占了原本属于资料社区的图文资料话语权。
事实上,
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,使用者的时间和注意力被进一步分散,视频资料又抢夺了图文资料的话语权。在这之后,图文资料和视频资料一直处于相互竞争与融合的繁琐关系中,但不管如何,传统资料社区在里面已几乎没有占位了。
概括一下,
使用者逐渐迁移到新兴的社交平台上,资料平台上有才华、有影响力的创作者自然也随之出走,资料平台的“资料质量”逐渐滑坡,就更难留住使用者了。
但实际上,
比如大家熟知的《武林外传》编辑宁财神,以及网络小说《鬼吹灯》作者天下霸唱,都曾是天涯的写手,但如今已经鲜见这样的民间高手了。
其次,商业模式“跛足而行”。没有流量滋养的资料社区,生态必然会持续恶化,变现也会变得越来越难。
必须指出的是,
在没有被移动互联网冲击的时期,资料平台已面临收入模式单一的痛点。根据虎扑招股书,其广告业务一直占总收入的50%以上,一旦广告主收缩预算,平台便只能勉强度日。
喜马拉雅也是如此,其收入模式高度依赖会员订阅及广告,这也意味着一旦会员规模下滑,其收入模式就会受到挑战。
概括一下,
对于靠资料付费实现盈利的喜马拉雅来说,想要获得更多的订阅收入,要么是有足够的使用者规模,要么是单个使用者的付费金额足够高,但这两者要实现平衡也并不容易。
要想增加付费使用者规模,“降价”是最直接的路径,但这会直接影响到平台的利润规模;可如果盲目“涨价”的话,则容易导致使用者的付费率下降。这一点也能够应用到广告收入业务中,如果在垂直类资料平台中调用太多广告,也会损害到使用者体验而“劝退”会员。
EC外汇消息:
以喜马拉雅为例,2021年-2023年,其订阅服务收入均占总营收的50%以上,整体营收保持微增,月活使用者规模也保持增长,但付费会员的付费率却逐年下降,这意味着愿意购买会员的使用者占比变少了。
与其相反的是,
如今,互联网行业的增长红利早已消失,对于喜马拉雅、虎扑这样的互联网平台来说,如果不能以增长换增量,它们只能寄希望于降本增效,但“省出来”的利润,并不能跟过上好日子画等号。
说到底,
最后,互联网巨头有着压倒性的生态优势。喜马拉雅的使用者粘性低,还带来了一个难点,那就是字节系、微信系等泛资料平台跟长音频平台在资料上有所重合,但互联网巨头不仅有着算法优势,其背后的流量也更充沛,喜马拉雅在使用者争夺战上就更为被动了。
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
况且,互联网巨头有着庞大的生态矩阵,其使用者画像也更丰富,对广告主来说,投入一笔费用就能覆盖图文、长短视频、音频、社区等场景,聚焦垂直资料平台的自然也变少了。
更重要的是,
退潮中的“珍珠拾取”
令人惊讶的是,
因此,在互联网巨头不断拓展边界的过程中,平台之间的竞合也成为了新常态。腾讯音乐接盘喜马拉雅,是为声音版图补上最后一块拼图;迅雷收编虎扑,也有着丰富迅雷资料生态的考量,这也意味着在退潮后的海滩上,仍有等待打磨的珍珠。
概括一下,
B站的动漫资料、虎扑的体育资料、豆瓣的影评资料等,这些资料聚焦细分使用者群,虽然整体规模不一定大,但却有着更强的使用者粘性。
换个角度来看,
因此,古典互联网虽然在退潮,但这并不妨碍垂直资料平台在各自的领域继续散发魅力,比如以购物经验分享社区起家的小红书,如今的估值已经涨到了1800亿元。
在小红书的成长过程中,其也经历了多次的战略调整。2013年成立的小红书,曾一度剑指电商市场,但在淘宝、拼多多、网易等竞争对手的围剿下,其电商业务一直不温不火。
EC外汇认为:
2018年,小红书将战略调整回社区,从“自营电 EC外汇平台 商”向“商品种草”方向发展,其定位也从“买手电商”向“生活路径电商”,近期其还跟淘天、京东均达成了战略合作,实现从笔记资料直接跳转商品链接,小红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资料生态更多元的社区。
此外,虎扑虽然只剩下5亿元的估值,但其所孵化的“得物”估值却有百亿美元(约700亿元人民币)。得物是从虎扑的一个球鞋信息交流板块发展而来,从传递产品鉴定服务发展至潮流网购社区,如今拥有接近破亿的月活,在电商市场也能排上名次。
不可忽视的是,
这些资料平台之于是能够成功转型,是缘于“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”。使用者用心分享的购物资料能够增强社区的信任关系,从而进一步提高平台的带货转化率。
很多人不知道,
QuestMobile曾在2020年的报告中指出,在抖音、快手、微博和小红书四个平台中,小红书的平均带货转化率达到21.4%,远高于微博(9.1%)抖音(8.1%)、快手(2.7%)。
EC外汇认为:
不过,尽管社交社区的价值有目共睹,但越是依靠资料所驱动的资料平台,越容易面临社区资料衰退和使用者流失的难点,比如终于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的知乎,月活使用者仍在下滑。
EC外汇快讯:
这是缘于知乎在加速商业化的过程中,其核心定位也从问答社区转向资料平台,但随着资料布局日渐多元化,一些优质资料难免被稀释,知乎在使用者心中的价值也实行大打折扣。
然而,
这么看来,由相同兴趣爱好使用者聚集而组成的垂直资料平台,即便能够在新旧媒介变革的过程中活下来,但如何平衡资料和商业化依然是一大难题。
资料社区并不是一门迅速盈利的生意,但无论在任何时代,人与人之间的相聚互动和情感联系终究不会消失。作为连接使用者、激发需求、传递流量的不可忽视纽带,社区型资料平台的时代还未走到落幕之时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- 我的微信
-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
-
- 我的微信公众号
-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
-